1月2日,新乡市邵雍思想文化研究会年会在我市举行,来自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学院等高校和地方邵雍思想文化研究者40余人参会,我院院长李金玉教授和聂好春教授应邀参会。
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生于共城(今辉县市)。为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因其终身未仕,故世称“布衣学者”。邵雍在新乡居住近40年(后迁居洛阳),度过了其人生的青壮年时期。百泉湖畔苏门山上至今还保存着邵雍旧居“安乐窝”基址。史载“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苏门山另有“长生洞”,亦是邵雍读书之地。邵雍《山村咏怀》老少耳熟能详:“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所著书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有《伊川击壤集》。
现今,百泉湖西岸有一座“邵夫子祠堂”,是明代成化年间辉县知县张锦为纪念邵雍所建。祠内有邵雍亲植桃、竹,故此又名“桃竹园”。祠堂坐西朝东,由南北厢房、击壤亭和大殿组成,祠堂大殿供奉着邵雍的泥塑坐像。击壤亭内悬挂着一块木制匾额,书写着“驾风鞭霆”四个大字,出自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之手,本是朱熹赞扬邵雍的话,意思是说邵雍的治学精神就像驾着风、赶着雷一样勇往直前。邵氏后代大多在浙江余姚、绍兴、定海一代,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为邵雍第34代裔孙,在他浙江老家的厅堂上,至今还悬挂着“康节遗风”的巨大匾额。
邵雍40岁之前隐居新乡百泉“安乐窝”,苦读游学,身居陇亩,心忧天下。遇恩师共城县令李之才,传承易学思想,创立先天象数学。醉心古史,放论古今,初步形成了“皇帝王伯”的历史观。吟诗三千首,编为《击壤集》,独具风格,撰写《共城十吟》,饱含对百泉的深厚感情。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原阳人邢恕和邵雍交游深厚,为邵雍《击壤集》做后序,高度评价邵雍诗作。
此次年会,是邵雍思想文化研究会的例会,意在总结今年的工作,安排明年的任务。李金玉院长在年会发言中表示,邵雍是我国思想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其思想博大精深,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学院将积极落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凝聚科研优势,加强邵雍思想文化研究,深入推动牧野文化繁荣,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