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荣誉成果 

学院概况

人文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到1949年成立的太行公立新乡师范学校中文班,与共和国同龄,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秘书学4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200余人。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教师队伍素质优良,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文明教师2人、师德先进个人2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教学标兵2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新乡市优秀专家1人。6名教师被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著名作家刘震云为学院特聘教授。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大学语文》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获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学院教师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4项,获得省级教学改革奖3项。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河南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语文教学论》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现代汉语》为河南省精品课程;学院大力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院教师共获得新乡学院“课堂教学奖”特等奖7项,一等奖14项,5名教师分获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学院不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大学语文》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实现学校国家级教学团队零突破;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已接受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查。

科学研究成绩突出。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0余部,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各类厅级科研奖励96项。被评为学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院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中国语言文学为学校省级重点培养学科,历史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地方文化研究成果显著,《牧野文化丛书》已出版11册为弘扬地方文化,在地方社会产生良好影响,被《新乡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为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作出贡献,被授予“新乡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学院的“豫北历史文化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院建有大学生办公技能实训中心、中华才艺实训中心、文史综合技能实训室等实践平台,扎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获批河南省教育厅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生活动项目获省共青团工作项目大赛一等奖1项、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1项;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5支。学院举办的“体味传统文化、春日阅见图书”活动,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定期举办“人文讲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秘书风采大赛等专业技能大赛,开设“新荷作家班”,创办院刊《文韵》,努力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学生连续五年获省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300余人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征文大赛一等奖、全国商务秘书技能大赛一等奖及“全国十佳秘书”等称号。学院学习气氛浓厚,每年均有大量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率连年在学校名列前茅。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人,多名毕业生成为中小学校长、教学骨干,4名毕业生获得中原名师荣誉,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及省级优秀共青团称号。

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学院积极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强地方文化研究,为地方文化繁荣作出贡献。举办三次牧野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影响广泛,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并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选派教师参加原阳丞相文化,辉县共城文化、邵雍文化、孙奇逢文化、延津酸枣文化、封丘相思文化、卫辉姜太公文化等的研讨和节目访谈。编著牧野文化丛书,打造地方历史文化品牌项目。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与原阳桥北乡签订合作服务协议,提供文化创意服务;在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组建宣讲团,为社会各界开展“党史六进”党史宣讲活动60余场,被学习强国、新乡日报、新乡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产生良好社会影响;与新乡世青国际学校联合进行的教改项目“绿色语文快车”实践成效显著,被中国教育报等报道。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
加QQ群

新乡学院人文学院  地址:河南新乡市金穗大道191号
电话:0373-3683024  邮编:453000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