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台简介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决定》为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传承发展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新乡学院成立中原农业文化遗产数智应用实验室是学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积极举措。本实验室围绕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充分汇聚资源,发挥学科优势,进行学科交叉,开展跨学科研究,致力于中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实验室拥有理论素养好、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优的师资团队,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已与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不仅可为本实验室建设给予指导,还将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二、功能定位
服务“中原农谷”建设重大战略,为中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中原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成为世界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之一。在河南厚重的历史中,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本实验室致力于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应用于中原农业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开发中,将现代数字技术和材料应用于农业文化相关文物的保护修复中,探索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与农业文化遗产调查、挖掘、整理、保护等研究工作有机结合、 深入结合的方式方法,并通过中原农业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向实践应用转化。
推动文理工学科交叉,提升中原农业文化遗产相关交叉学科建设水平。开展中原农业文化遗产数智应用相关研究,不仅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深度参与,也离不开相关自然科学的支持。本实验室设置的三个研究方向,致力于推动历史学、农学、计算机科学、增材制造、生物学、软件工程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联合攻关,推动中原农业文化遗产相关交叉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实验平台支撑。
培养高端综合性创新型、应用型交叉人才,为中原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提供人才保障。本实验室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创新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培养交叉型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主要特色
本实验室以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中原农业文化遗产为使命,以古代文献、古代粮食、古代农具、农业考古遗址等为重点,以历史文献研究为基础,以环境考古、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新技术应用为手段,将基础研究、 技术开发和实践应用融为一体,具有基础雄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等特色。
本实验室依托历史学、考古学、农学、增材制造、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专业,通过本实验室平台实现强强联合、深度交叉,成为新乡学院新文科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实验室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是高级职称。学科、年龄、学缘、职称结构合理,在各自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本实验室将历史学、考古学、增材制造、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专业等分属人文、社科、理学、工学的特色优势学科,通过中原农业文化遗产这一专门研究领域进行相互交叉,并通过综合交叉走向“农业与古代文明”新兴交叉学科的构建与发展。实验室的三个方向“中原农业文化遗产与中原文明关系研究”“中原农业文化遗产数智转化及应用”“中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将人文社科的学术前沿、自然科学的先进技术和中原农业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实践有机结合,既可以通过学术创新有力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又可以通过学科交叉服务“中原农谷”建设重大战略需求。
四、标志性成果与贡献
实验室成立以来,聚焦“中原农业文化遗产与中原文明关系研究”“中原农业文化遗产数智转化及应用”“中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三个研究方向,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农谷”建设等重大战略,强化历史学、农学、增材制造、计算机科学、生物学、软件工程等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深入挖掘传统历史文献,创新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培养中原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研究等的综合性创新型交叉人才。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先后联合获批河南省3D打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豫北历史文化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积极开展中原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获批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农村农业部委托项目,获批科研经费210余万元。申请获批16项科技厅项目和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内容涵盖中原农业历史文化、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的数智化研究等方面,均已得到应用与实践,社会反响良好。
